时间:2025-10-27
2025年10月15日下午,外语学院英语系成功举办特色课程教学经验分享——“如何讲好一门课”系列第一讲。本期讲座由英语系李荣睿副教授主讲,系主任王文华教授主持。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胡继平出席本次活动,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外语专业建设为活动致辞。本次教学分享也是综合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举办的第33期教研活动。
Part 01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胡继平在致辞环节中强调,外语教学是国际关系学院的立校之本和“金字招牌”,当前正在有序推进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学校进一步夯实国关学生外语优势,突出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举措,本系列教学经验分享恰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希望英语系教学团队能够坚定信念、群策群力,在推进教改任务落实落地的过程中充分传承教学经验、分享育人思路,提升教学质量。

Part 02
随后,王文华教授介绍了教学分享的主旨和参与系列分享的多门课程,指出“凡有所学,皆成文章”,同时也希望英语系老师积极参与到教学分享活动中,推动英语系教学团队互鉴互助、薪火相传的良好工作氛围。

Part 03
接下来,李荣睿老师以“英语专业学生的学术性思维培养——《叙事学》教学设计”为题,系统阐述了以“培养学术性思维”为核心的课程建构思路。她认为,教学不应仅停留于知识传递与技能训练,而应深入思考学生的学习困境、学科体系的局限以及大学教育的本质,从而形成具有针对性、逻辑清晰的教学理念。李老师指出,学术性思维不仅为学术研究所必需,更是对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归纳分析、把握本质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基于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及学科现状的观察,课程将叙事学作为训练该思维的重要载体。叙事学关注故事的叙述逻辑、创作策略及其背后的社会、历史、伦理等多重因素,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适合系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批判思维。

《叙事学》课程设计围绕“理论概念讲解”与“作品实例”两大主线展开。概念部分涵盖术语辨析、理论源流、文献研读、跨学科关联与理论反思五个层面,旨在帮助学生构建系统而开放的知识图谱。作品实例则分为三类:用于阐释概念的典型范例、用于比较叙述策略在不同媒介中的体现的对照案例、以及用于深化理解的作品分析实践。三类实例由浅入深,与理论讲解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从认知到辨识,从理解到应用。

李老师通过多种教学示例对每项内容的设计做了详细展示。例如,在叙述者这部分知识中,通过对多种文本选段如《双城记》、《荒凉山庄》、《傲慢与偏见》、《简爱》、《你一生的故事》和《V.》等书中内容的分析,让学生切实体会叙述者在具体创作中的丰富性使用。再如,在视角相关知识的讲授中,探讨观看行为所蕴含的哲学及意识形态意涵,让学生深入理解叙述视角并非仅是形式技巧而已。总之,这些教学设计对于学生的学术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其根本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避免僵化地看待知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反思与再创造,培养他们在真实语境中细致观察并灵活运用理论的能力。

在随后的研讨环节,李老师围绕课程的整体规划、课时分配、教学形式与内容取舍等问题,与在场教师展开了深入交流。与会教师普遍认为,本场讲座内容翔实、逻辑清晰,体现了李老师对教学实践的扎实思考。大家特别肯定了《叙事学》课程在理论深度、学科关联与实践训练方面的有机结合,认为这门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实施方法,为同行开展富有思辨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建设带来了启发。
文字:金铭 李荣睿
编辑:彭睿楠
一校:牛一琳
二校:张雅雯 林棽
终审:王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