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30
青年共话中美分歧,携手铺就理解之桥
10月24日上午,一场以“理解与管控中美分歧的青年视角”为主题的中美青年沙龙交流活动在国观智库驻地热烈启幕。此次活动备受瞩目,国际关系学院选派9名同学与2名带队老师出席;同时,活动邀请到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副院长傅强、两位苏世民学者、两位外国学生,以及来自其他高校和社会各界对中美关系满怀热忱的青年才俊,大家齐聚一堂,共话中美关系新未来。
沙龙现场
活动伊始,国观智库创始人、总裁任力波就智库发展现状展开讲话,介绍其作为独立智库,专注大国关系等热点议题研究,在中美关系研究中曾邀韩、马、英等国人员参与以获取多元观点。
随后,国观智库海洋研究中心主任刘晓博就南海问题发表主题演讲,借澳军机侵入西沙领空等热点及历史事件,阐述中方与周边国家在南海的主张、矛盾,并强调了解决争端、维护海洋主权的重要性。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副院长傅强指出中美存在可调和与不可调和的矛盾,应分别妥善解决与划红线防热战。他强调两国要承认差异,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讲好各自故事,增进理解。
从左至右依次为任力波、刘晓博、傅强
在小组讨论与交流阶段,与会青年围绕多个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徐晨韬分享了文化交流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中美交流不应仅限于外交政策层面,文化交流等“软交流”同样关键。他以中国微短剧在ReelShort平台“出海”为例,说明这种“双向适配”的传播模式有助于两国讲好自己的故事,增进相互理解。
徐晨韬进行分享
刘昕怡则分享了双方围绕“自由的定义”及“枪支管理与权利保护”的讨论情况。她提到,美国朋友表示拥枪权是个人权利的一部分,而中国对枪支管控严格,双方由此探讨了不同国家法律体系下对“自由”和“权利”的认知差异。
刘昕怡进行分享
林远哲阐述了对于中美两国相互认知偏差的理解。他认为,在美国掌握软实力霸权的背景下,中国青年更容易了解真实的美国,而美国人却难以了解真实中国。他通过介绍中方历史教科书中有关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的内容,增进了美方青年对中国历史认知的了解。
林远哲进行分享
活动最后,现场讨论氛围热烈非凡,大家围绕多个议题各抒己见、交流碰撞,迟迟不愿结束这场思想盛宴,都十分珍惜此次难得的交流契机。与会青年纷纷表示,此次沙龙拓宽了他们的国际视野,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中美青年真诚交流的重要性。大家一致认为,青年承载着未来的希望。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与会人员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一有意义的时刻。
与会青年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此次中美青年沙龙交流活动对于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而言,这是一次极为宝贵的学习与实践机会。他们不仅能够直接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学者和青年交流互动,接触到多元的观点和前沿的理念,还能在实际交流中锻炼跨文化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国际关系相关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同时,活动也为中美青年搭建了一个平等、开放且深入的交流平台,使双方青年抛开媒体的片面报道和刻板印象,以真诚的态度交换观点、分享经历,增进了对彼此国家立场、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图文:国际交流合作处
排版:钱心宇
责编:陈禹含
审核:龚贤 陈禹含 卢南瑾 江璐妤
一校:王若涵
二校:马 骁
终审:阴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