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30
丈量边疆|碧海丹心铸忠魂,黄海潮涌青春志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引导国关青年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勇担时代使命,切身感受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实践伟力,7月14日至7月18日,国际关系学院“‘丈量边疆’青春读懂中国”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山东威海,开展了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片承载着屈辱与抗争、忠诚与担当的海防热土上,我校20名青年学子在法学院辅导员赵思斯老师和研究生处辅导员阴沛轩老师的带领下,追寻红色足迹,聆听历史回响,触摸时代脉搏,将青春融入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壮阔实践。
一、碧海丹心,忠魂永铸
威海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既是海防要冲,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从甲午国殇到天福山起义,从马石山十勇士到郭永怀隐姓埋名,这座城市用血与火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国家安全史。
1. 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
刘公岛不仅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更是国家安全警示教育的重要阵地。总书记曾在此强调“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踏上刘公岛,海风拂面,仿佛带来历史的低语。通过参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展馆,实践团系统学习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展馆以历史为镜,以现实为鉴,通过实物、影像和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展现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进程中安全观念的演变与升华。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筑牢思想防线。作为新时代青年,成员们应当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主动成为国家安全教育的传播者、守护者。
2. 隐蔽战线展馆
隐蔽战线是国家安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入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实践团成员得以近距离了解那些英雄隐姓埋名、鞠躬尽瘁的光辉事迹。他们的一生或许从未站在光里,却无声地托举起国家的光明未来。这段参观让成员们深刻体悟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忠诚与智慧,切身感受到国家安全事业的艰巨与光荣。国家安全的背后,是无数平凡而伟大的坚守,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崇高人格。实践团深受感动,更心怀感恩——正是这样的无私奉献,才换来今天的岁月静好、山河无恙。
3. 甲午战争陈列馆与东泓炮台
走进甲午战争陈列馆,沉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屈辱与抗争的历史。在东泓炮台遗址,成员们凭海临风,仿佛听见百年前的炮火轰鸣,看见爱国将士浴血奋战的壮烈场景。“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中,激励大家铭记历史、奋发图强,以实际行动捍卫国家海权与安全。
二、红色胶东,初心如炬
威海是一片英雄的土地,红色基因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从天福山起义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到马石山十勇士舍生忘死掩护群众突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闪耀着人民至上、家国一心的光芒。走进这段历史,实践团成员读懂了何为人民至上、家国一体,何为不忘初心、使命在肩。
1. 天福山起义纪念馆
天福山是胶东抗日武装起义的爆发地,是胶东红色文化的源头。天福山的烽火早已散去,但革命先烈的精神却穿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实践团在纪念馆内认真聆听理琪、于得水等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感受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马石山十勇士为掩护群众转移,与敌人殊死搏斗全部牺牲;胶东乳娘们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众多革命后代,用母爱延续革命火种。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成员们体会到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认识到国家安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深刻道理。天福山精神激励着每一位成员坚定理想信念,接过先辈手中的旗帜,将爱国之情转化为脚踏实地、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
2.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
郭永怀先生的选择与坚守,让实践团成员对“科学家”三个字的分量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舍小我、成大我,用生命守护国家机密,诠释了何为“国士无双”。在动容与震撼的同时,成员们也更加坚定了科技报国的志向——国家的安全与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而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更需要一代代青年耐住寂寞、扛起使命。
三、陆海统筹,安疆固防
威海的今昔之变,是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实践的生动缩影,也是新时代推进这一理念的典范。在这里,实践团既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触摸到时代的脉搏,对“国之大者”有了更加具体而深刻的理解。
1. 国家电投新能源科技馆
在国家电投新能源科技馆,实践团深入了解了核能基础知识、核电安全文化与国家能源战略。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核能不仅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成员们认识到,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维度,创新自主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
2. 华夏生态安全教育基地
华夏城由矿坑废墟变身“生态环保第一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参观生态修复成果、体验环保科技,成员们深刻理解到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组成部分。没有生态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更没有人民美好生活。守护国家安全同样要从身边做起,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同样是爱国的具体体现。
3. 一战华工纪念馆
走进一战华工纪念馆,时光仿佛退回到百年前那段被尘封的历史。十四万华夏儿女远渡重洋,奔赴西线战场,在炮火与硝烟中承担起后勤重任,却长期沉默于历史的角落。他们当中许多人再也没有回到故土,成为异乡永远孤独的纪念碑。站在一幅幅黑白照片和一件件珍贵实物前,实践团成员不禁眼眶湿润——他们不仅是劳工,更是中国早期参与国际事务的见证者,是国家苦难与坚韧的缩影。这段历史让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国家命运与国际环境紧密相连,若没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个体便如浮萍,难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华工的牺牲与付出应当被铭记,更应转化为推动民族复兴的内在动力。国家安全,不仅关乎领土与主权,更关乎一个民族能否真正掌握自己的历史叙事与国际话语权。走出纪念馆,成员们更加坚定信念:勿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
4. 环翠楼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公园
作为全国首个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主题的市民公园,环翠楼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日常休闲、嵌入城市生活。市民在漫步、游览中就能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忧患意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教育方式,使国家安全真正成为全民共识和自觉行动。实践团成员也表示,希望成为这样的传播者,让更多同龄人认识到:国家安全,与我有关,人人可为。
四、青春使命,强国有我
五天的威海实践,实践团一路行走、一路思考,既深受震撼,也获得精神的洗礼。威海的海洋与山川,历史与当下,共同告诉我们:国家安全并非遥远的概念,而是坚实的信仰与融入日常的行动。实践团从甲午悲歌中聆听警示,从天福山烽火中汲取力量,从隐蔽战线中感悟忠诚,从新时代成就中坚定信心。
“黄海怒涛铸忠魂,碧波丹心耀胶东”。在威海这座“忠诚、坚韧、担当、奋进”的海防重镇,实践团深入感悟国家安全的历史纵深与时代使命。成员们循着甲午风云的历史轨迹,倾听刘公岛上“警钟长鸣”的深沉回响;追寻天福山起义的革命火种,感悟胶东儿女“家国同心”的壮阔情怀;探访隐蔽战线展馆,领会“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忠诚与智慧;走进新时代科技场馆,感受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安全与发展新篇章。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永葆忧患意识,勇担历史使命,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筑牢国家安全钢铁长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五、学生感悟
研究生处2024级法学专业曹博皓:
作为2025年“丈量边疆”暑期社会实践威海团的成员,此次威海之行让我深受震撼。站在刘公岛东泓炮台前,海风拂面,仿佛还能听到百年前甲午海战的炮声,让我真切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最让我动容的是参观郭永怀烈士事迹陈列馆。当这位科学家在坠机瞬间与警卫员紧紧相拥,用血肉之躯铸就最后一道保密防线时,他守护的何止是数据文件?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用屈辱与抗争、汗水与鲜血换来的民族尊严。漫步环翠楼主题公园,竹简栅栏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镌刻与儿童嬉戏的笑声交织。我突然明白,历史从未断裂,它只是将警醒化作基因,让每个平凡日子里的坚守,都成为守护这片海疆的无声誓言。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理解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国家安全不仅是军事安全,还包括生态、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铭记历史,居安思危,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用实际行动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成果!
研究生处2024级国际关系专业桂煜彭:
通过研学刘公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展馆、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和一战华工纪念馆,我不仅了解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内容,更深刻体会了在甲午国殇下先辈们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抗争历史。在郭永怀纪念馆、国家电投新能源科技馆和华夏城生态安全教育馆中,我进一步明白先辈们为实现国泰民安与国家安全发展的无私奉献与深刻实践。此次丈量边疆威海行不仅是汲取历史教训、长鸣安全警钟的生动研途,还是激励我们青年学子厚植爱国情怀、立志图强报国的难忘课堂。
研究生处2024级英语笔译专业胡小庆:
在《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之际,我有幸作为国际关系学院“丈量边疆”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赴威海开展暑期实践活动。五天的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国家安全的历史纵深与时代内涵。刘公岛上,甲午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陈列馆中的每一件文物都在叩击心灵,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东泓炮台前,数字化展陈技术将海防历史生动再现,让我对“强军才能国安”有了更直观的认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中,“两弹一星”元勋的奉献精神诠释了科技安全与民族复兴的紧密联系;而国家电投新能源科技馆则展现了当代国家安全观的多元维度。
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更是一场思想的淬炼。国家安全并非抽象概念,而是需要每个公民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担当使命。我们作为国关学子,更应以扎实的学术研究回应时代课题,将“大安全”理念融入专业领域,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国家安全学院2023级文化与传播系原乐童:
此次威海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国家安全并非抽象概念,而是由血与火的历史铸就的沉重基石。登岛瞬间,甲午海战的悲壮气息扑面而来,每一处炮台遗址、每一件陈列文物都在无声诉说着昔日海疆烽烟的惨痛教训。我从中认识到,强大的海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昔日的屈辱正源于有国无防、有海无权的落后局面。历史的警钟长鸣,告诫我们安不忘危、治不忘乱。作为青年学生,我们更应铭记国殇,将忧患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责任,为筑牢新时代的国家安全防线贡献青春力量。这片蓝色国土上的硝烟虽已散尽,但守护万里海疆的使命永不过时。
法学院2023级李世韬:
我非常荣幸能够参与这次的威海实践活动,在威海的几天实践既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沉回望,更是一堂生动的国家安全教育课。我们从甲午战争的屈辱与抗争中读懂“落后就要挨打”,从天福山起义和郭永怀等英雄事迹中感悟“国家安危,系于每一个人”。刘公岛上的钟声依旧长鸣,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当前世界格局深刻演变,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唯有铭记历史、汲取教训,才能筑牢国民意识中的安全防线。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肩负起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把强国之志化为报国之行,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文字:李世韬
图片:熊一铭
排版:曹佳妮
责编:陈禹含 江璐妤 卢南瑾
一校:段雅婕
二校:孙华砚
终审:吴启春